孔雀的人工养殖方法
孔雀属鸟纲鸡形目雉科,是我国新兴的特禽品种。我国饲养的孔雀有蓝孔雀、绿孔雀和变种的白孔雀;蓝孔雀数量最多,白孔雀次之,绿孔雀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养殖数量少。 孔雀肉可供食用,是典型的高蛋白、低
鸵鸟主要吃什么?
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当时将饲料清洗、晾干、切碎后再喂饲,禁喂使用已切好的隔餐青绿饲料和茎秆不洁和含有残留农药的青绿饲料。每日饲喂4次~5次。随着鸟
小鸵鸟的生活环境的介绍
适宜的生活条件是育雏成功的保障。 一、温度 由于雏鸵鸟的保温能力和体温调节能力差,保育箱中的温度,在雏鸵鸟的头5日龄控制在35℃~32℃,以后每周递降2℃~3℃,到9周龄时大致降到18℃~20℃,保育室可以
鸵鸟养殖场的厂址怎样选择
新建鸵鸟场址选择非常重要,要选择在地势较高、排水便利、光照充足、通风良好的位置,土质以沙土或沙壤土为最好。因为沙土或沙壤土有较多的毛细管孔隙、透气和透水性良好,持水性小、雨后不会过分泥泞、易保持
种鸵鸟的饲养标准有哪些?
我国饲养鸵鸟的历史较短,鸵鸟的饲养标准多参考南非等国现行标准。 种鸟营养水平推荐表一:代谢能10兆焦/千克,蛋白质18%,赖氨酸0.9 % ,蛋氨酸0.4 %,蛋氨酸十胱氨酸0.7 % ,钙2.5 %、有效磷0.4 %。 表
幼鸵鸟腿部出现水肿的原因
由于生理结构所决定,鸵鸟有两趾,内趾主要承担重量,外趾辅助维持平衡,腿部通过附关节联合支撑整个躯体,附关节周围没有肌肉组织,在早期易发生脱臼和关节肿大。对脱臼常采用外科推拿复位、包扎固定的方法帮助其恢
怎样饲养管理雏鸵鸟
育雏条件在雏鸵鸟的饲养管理中,首先要满足育雏条件,要掌握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光照和合适的饲养密度。 一、合适的温度、湿度1周龄雏鸵鸟对温度变化极其敏感。出壳不久的雏鸵鸟背部暖而腹部受凉,则
雏鸵鸟怎么饲养
鸵鸟:非洲一种体形巨大、不会飞但奔跑得很快的鸟(鸵鸟) ,特征为脖子长而无毛、头小、脚有二趾。是世界上存活着的最大的鸟。 雏鸵鸟采食的青绿饲料有苜蓿、三叶草叶、白菜叶、莴苣叶、胡萝卜等。但要
鸵鸟产蛋期管理
鸵鸟头小,宽而扁平,颈长而灵活,裸露的头部、颈部以及腿部通常呈淡粉红色;喙(Beak)直而短,尖端为扁圆状;眼大,继承鸟类特征,其视力亦佳,具有很粗的黑色睫毛。 养殖过程中要有规律地进行喂养,每天早上当鸵鸟
鸵鸟开产后的饲养管理
1.产蛋期的饲养 (1)饲喂方法 人工饲养的鸵鸟每天的活动比较有规律。因此,应根据其生活规律定时、定量进行饲喂。每天早晨天一亮,鸵鸟就在运动场上围着边网跑步,跑15—20分钟后进行交配、采食。所
鸵鸟繁殖期的饲养管理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雌鸵鸟一般在2—3岁时发育成熟。第一年产蛋较少,一般为20—40枚,以后逐年增加,到7岁时达到产蛋高峰,达到80—100枚左右,有效繁殖期为40—50年。雄鸵鸟性成熟略晚于雌鸵鸟
鹌鹑冬季管理五要点
冬季气温低,日照时间短,对蛋鹑产量影响很大。为了平衡种用蛋或商品食用蛋的生产,饲养中应采取以下5项措施: 保温增温 温度直接关系到鹌鹑的产蛋力和鹑蛋品质。鹑舍的最佳温度为22-24℃,超过30℃或低于17
如何管理鸵鸟繁殖期
人工饲养条件下的雌鸵鸟一般在2—3岁时发育成熟。第一年产蛋较少,一般为20—40枚,以后逐年增加,到7岁时达到产蛋高峰,达到80—100枚左右,有效繁殖期为40—50年。雄鸵鸟性成熟略晚于雌鸵鸟
运输鸵鸟时注意的事项
为推动鸵鸟产业的发展,提高鸵鸟的成活率,降低成本,鸵鸟运输这一关是不容忽视的。在我场运输距离最远为几千公里,路途死淘率最低为0,最高为30%,为搞好大批量鸵鸟的运输,本人曾做过一些尝试,在此浅谈儿点: 一
怎样抢救害瘟鹌鹑
有少数鹌鹑不见任何症状即突然死亡。继而,大部分鹌鹑陆续表现出精神沉郁、羽毛粗乱、翅膀下垂、闭目呆立、自口腔有多量黏液流出等症状。发病鹌鹑食欲减退或废绝,部分鹌鹑排白色稀便或血便。有的鹌鹑腿麻痹
如何防治鸵鸟风湿症?
这种病在人工饲养的鸵鸟中很常见,风湿症的治疗时机尤为关键,争取在发病早期予以治愈。鸵鸟的身体结构比较特殊,身体重量较大,双腿纤细,所以一旦双脚承受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时,则很难治愈。 在诊断鸵鸟风
雏鸵卵黄囊炎的诊治方法
一、主要病因 1、垂直感染 种蛋在产出过程中或产出后受到粪便污染,在鸟蛋的温度降至环境温度过程中,污染蛋壳表面的细菌穿过蛋壳进入蛋内,被感染的种蛋有的在孵化后其胚胎死亡,出壳后雏鸵常在某
保证雏鸵鸟成活率的五大方法
一 设计育雏场舍要科学 除达到常规设计要求外,育雏舍和给饲棚的地面都是用陶地板砖(别名“楼板砖”、“防潮砖”,用陶泥烧成)铺设的。陶地板砖具有优良的吸湿、防潮、隔热性能,能
成年鹌鹑的日常管理
(1)检查鹌鹑的健康状况:清早起来首先要察看一遍鹌鹑的活动情况,观察采食、饮水情况,检查当天的排粪,看有无异常现象,如发现问题,要从多方面分析原因,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2)及时投料,按时给水:投料前察看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