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介绍
在天然水体中,鲮鱼会舐刮水底岩石等物体上的附着生物(如着生绿藻、硅藻、丝状藻类等),还摄食淤泥中的有机物质。鲮鱼的生活习性喜栖息于水温较高的地区,低于7℃即开始死亡。鲮鱼主要分布在珠江水系、海南岛、台湾、闽江
鲍鱼养殖的疾病防治措施
鲍鱼养殖的疾病防治措施现代鲍鱼养殖业要求对防病治病要进行系统分析、综合处理,病原微生物已经存在于养殖水体或环境中,只要发生应激性环境条件,就会使鲍鱼免疫力下降,病原微生物很快就达到致病值的水平,鲍鱼疾病就暴发
中华鲟养殖蛀鳍病的防治
1、中华鲟蛀鳍病的症状 病鱼游动失去平衡,在水体上层靠池边活动;肉眼可见病鱼胸鳍、尾鳍破损、分叉,严重者鳍基部充血,鳍条溃烂,继发水霉。2、中华鲟蛀鳍病的病因在鲟鱼开口期或转食期,由于放养密度过大,规格不整齐,个体
鲍鱼介绍
鲍鱼的形态特征鲍鱼的身体外边,包被着一个厚的石灰质的贝壳,它的贝壳是一个右旋的螺形贝壳。鲍鱼的单壁壳质地坚硬,壳形右旋,表面呈深绿褐色。壳内侧紫、绿、白等色交相辉映,珠光宝气。另外在鲍鱼的贝壳上都有从壳顶向
鲻鱼养殖鳃霉病的防治
[鲻鱼鳃霉病的病原]鳃霉[鲻鱼鳃霉病的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病鱼死亡。[鲻鱼鳃霉病的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
鱿鱼养殖打印病的防治
[鱿鱼打印病的病原]嗜水气单胞菌及温和气单胞菌[鱿鱼打印病的症状]病鱼在背鳍后的体表有近似圆形红斑,病灶处鳞片脱落,最后形成溃疡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鱿鱼打印病的防治方法]①由于草食性动物的粪便(如牛、羊等
章鱼养殖的生物学特征
章鱼为温带性软体动物.适应水温不能低于7℃,海水比重1.021最为适宜,低盐度的环境会死亡。海区的底质最好为砂砾地带,水温在12℃以上周年能产卵,孵化后仔鱼全长3mm左右,能摄食大型动物性浮游生物而成长,45天之后全长达l0-13mm
鳙鱼养殖水肿病的防治
鳙鱼水肿病的病症(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
鳕鱼养殖受精卵的孵化技术
鳕鱼的受精卵应在低温状态下进行孵化。孵化时间比较长,孵化到可进行运输和投放的原肠中期,平均水温6℃-7℃,需100小时以上,孵化成鱼苗需30天左右。如水温低些,孵化时间则更长,因此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必须控制好水温的变化。
银鱼养殖受精卵的孵化与管理
(1)在孵化池内加入过滤后的水至水深5厘米~7厘米,剔除受精袋中不成熟的卵块和杂质,然后把受精卵放入孵化池内,密度为50万粒/平方米。(2)每天早晨用吸管剔除未受精的死卵。(3)每天换过滤后的水1/2~1/3,水温差不超过1℃。(4)两天后,用浓度为0.1×
小龙虾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保持良好的水质,有利于小龙虾的健康生长。每7~10天加注新鲜水1次,每次加水20厘米,保持水质清新、洁爽;每10~15天使用生石灰消毒水体,调节pH值在7.5~8.5。生石灰加水化浆后趁热全池泼洒,用量为667平方米水面10千克,使水质保持
乌贼养殖要适时收卵
一般采卵至5月中旬将逐个采卵器收捕,并冲刷干净,将整体或只将网衣和树枝把取下,运到育苗场。装车时,底层用湿海藻铺底,然后平放采卵器,避免相互磨擦损伤,顶部用湿麻袋或棉被遮盖,防止阳光直射,最后用蓬布盖好绑牢。运回后,马
夏季南美白对虾养殖的技术要点
入夏以来,持续高温天气,使南美白对虾塘水温达30℃以上,而且还经常出现台风、暴雨、雷阵雨和闷热天等天气,对虾养殖进入了高温期管理阶段。目前,如皋全市南美白对虾养殖面积已近3000亩,其中不少养殖户属于该市渔业科技入户
扇贝养殖的轮养技术
扇贝养殖中,为提高海区利用率,增加经济效益,还普遍实行了贝藻间养与贝藻轮养。扇贝的代谢产物为海带提供了有机肥料,增加了海区的含氮量;扇贝呼出的二氧化碳,给海带增加了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海带光合作用排出的氧气,有利
梭鱼养殖水肿病的防治
梭鱼水肿病的病症(1)急性型:患病初期的病鱼皮肤和内脏有明显的出血性发炎,皮肤红肿,身体的两侧和腹部由于充血发炎,出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浮肿红斑;鳍的基部发炎,鳍条间组织破坏,形成“蛀鳍”,肛门红肿外突,全身竖鳞
青鱼养殖鳃霉病的防治
[青鱼鳃霉病的病原]鳃霉[青鱼鳃霉病的症状]病鱼不摄食,游动迟缓,鳃部呈充血和出血状,鳃瓣有点充血,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而呈粉红色或苍白色,严重者鳃丝坏死,影响呼吸功能,导致病鱼死亡。[青鱼鳃霉病的防治方法]①彻底清塘
沙丁鱼养殖管理技术
养殖期港内的水质、水温、水量等必须调节,适合沙丁鱼生长,调节港 内水质是港养的主要管理工作。常换水可保持良好的水质,同时换入新鲜水可带入活的生物饵料和增加水的肥力。港中磷酸盐的含量是决定水质肥瘦的主要条件
青虾养殖的管理措施
(1)青虾养殖的水质管理。虾苗下塘时,水位应保持在1米以上,每2~3天加注一次新水;夏季高温季节,中午前后加水,促进水上下对流,降低水温,增加溶氧;7~9月份,每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量20厘米左右;定期泼洒块状生石灰水20毫克/升,可利用
螃蟹养殖的水源条件
养殖蟹类的池塘水源要求水量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和有毒污染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特性要求符合国家渔业水质标准,适合蟹类的生活要求。水面不得出现油膜或浮沫,悬浮物人为增加量不应超过10毫克/升。注排水系统要求
大闸蟹养殖的育肥技术要点
大闸蟹养殖的育肥技术要点一是抓好水质调控。当蟹池水温逐渐下降并稳定在28℃以下时,及时调整水位,水深平均掌握在1~1.2米,调节好水质,保持透明度在35~40米。透明度小于25厘米,换水20厘米,排出底部老水,注入新水,注水后施放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