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科技经济融合,助力内蒙古巴彦淖尔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12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办、中国农学会承办、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科学技术协会协办的“科创中国”产学融合会议——肉羊产业发展研讨会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世界羊肉看中国,中国羊肉看内蒙古,内蒙古羊肉看巴盟。”巴彦淖尔市地处农作物种植的黄金纬度带,北部的乌拉特草原天然草场7900多万亩,发展畜牧业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打造从
肉羊养殖到精深加工的全产业链,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肉羊繁育和高效生产经营模式,已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唯一能够四季均衡出栏的肉羊养殖与加工基地。
中国农学会党委书记刘瑞明表示,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伴随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机遇,巴彦淖尔作为中国科协设立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中,唯一一个以农业产业发展为主的城市,具有代表性、特殊性。中国农学会将从广泛凝聚智慧,搭建交流平台;聚焦产业需求,共商发展大计;汇聚产学主体,探索融合机制等方面,助力巴彦淖尔市肉羊产业高质量发展。
巴彦淖尔市科协副主席孙溢从肉羊规模、自草料资源、优质种源基地建设、加工企业体系、交易平台、技术研发等六个方面,对巴彦淖尔肉羊发展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内蒙古大学副校长刘永斌、中国农科院加工所副所长张德权、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孟华、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郭天龙、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肉羊疫病专家杨斌分别围绕肉羊品种选育与健康养殖、羊肉加工的未来、世界优良绵羊种质及遗传改良、肉用羊节本增效福利养殖关键技术成果开发与应用实践、肉羊疾病防控技术等方向作主旨报告。
肉羊产业发展研讨会是中国科协“科创中国”系列产学融合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创中国”旨在聚焦“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广泛邀请政产学研金服用各类创新主体参与,搭建集约多方资源的产学融合平台,注重落地见效。刘瑞明表示,中国农学会将继续围绕“科创中国”工作部署,建立长效机制并长期落户地方。希望通过研讨会,能同探索一条联系创新主体、汇聚创新资源、构建协作网络、营造创新生态的产学融合之路,真正形成为地方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推动科技经济融合的长效服务新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