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太原市前三季度畜牧业情况分析》出炉。据资料分析,我市前三季度畜牧业运行呈现平稳发展态势。畜牧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畜牧产品价格逐渐回暖,养殖效益高于上半年。虽然全市畜牧业总体向好,但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受供求关系影响,今年年初我市生猪生产处于低迷期,导致小型养殖户资金链断裂,很多养殖户缩小养殖规模,有的甚至退出养殖行业。在国家、省、市陆续启动冻猪肉储备计划以及玉米等饲料价格上涨的刺激下,从9月份开始,生猪价格回升。尽管生猪供求关系并未逆转,但养殖收益与成本基本持平,养殖效益转好。
与生猪生产不同的是,肉羊生产情况稳定,存栏增长势猛。数据显示,我市
肉羊养殖稳中趋增,养殖形势较好。相对于生猪、家禽,肉羊养殖疫情少、风险低、投资小、效益稳定,肉羊价格稳中有涨,养殖户不断增多。前三季度,全市羊存栏43.5万只,同比增长27.6%。
目前,畜牧业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左右,其发展直接关系到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一是养殖成本高。不少养殖户反映,随着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随着疫病防治费用的增加以及人员工资的增长,养殖业成本越来越高。以清徐县一规模养殖户(猪存栏500头)为例,其生猪的成本每公斤在14.4元至15元之间,而目前清徐县市场上生猪的价格在15元/公斤左右,几乎没有利润。二是散养户对养殖前景不够乐观,有退出生猪养殖业想法的居多。微利的养殖大户是具备一定规模且长期从事生猪养殖的企业和养殖大户,依靠规模优势和自身养殖结构的调节尚能维持,受到市场波动影响相对较小,而数量众多的散养户则受到冲击较大。三是资金和技术成为限制畜牧业发展的瓶颈。有的规模养殖户由于贷款困难,在扩大生产上靠自身积累来完成,只能小规模经营,经济效益低下。同时,缺乏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往往偏重于数量的增加,市场竞争力不强,养殖风险较大。还有一部分养殖户没有经过系统的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只是凭经验搞养殖,存在一定的盲目性。
据此,市农委畜牧处处长杨贵宝建议,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生猪生产信息发布制度。要继续加大对畜牧业服务体系的扶持力度,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和市场信息服务,把技术知识送到农户,解决农户生产的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科学饲养水平。同时,建立统一的信息监测与发布平台,加强对畜禽生产、需求、价格等的追踪监测,正确引导养殖户的生产和投资行为。同时,积极发展畜牧业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要按照市场发展规律,着力在深加工上做文章,通过引资或吸纳多方资金投资建设畜牧产品加工产业,尤其需要建立龙头加工企业,鼓励和扶持龙头企业带头搞好畜禽产品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农户共同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