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形势下,青海省农牧业生产加快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有为。保供给、稳物价、抑通胀,农牧业在新常态下为青海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盘点2014,青海省积极稳妥推进农牧业各项改革,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基本建立农业援青工作长效机制,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先行区建设,加快构建新型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有机畜牧业基地……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一年来,全省粮油连增,“菜篮子”产品全面增产,畜牧业健康发展,农牧民收入持续增长,其亮点、成效令人鼓舞。
“坚持稳中求进,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加快发展高原现代农牧业,促进农牧业提质增效升级。一产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以上。”年初青海全省农村牧区工作会议提出的预期目标,如今一一实现,为全省经济发展增添了亮丽的一页。
据青海省农牧厅统计,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可比增长率达到5%以上;粮食总产达到115.7万吨,实现“九连增”,标志着青海省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地跃上了百万吨台阶;肉类产量比上年增加3.02万吨,产量和增幅均创历年来新高;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继续增加。
粮食连年增产,一年比一年任务重,一年比一年难度大,尤其2014年在“八连增”的基础上高点爬坡,丰收实属不易。这其中得益于科技支撑有力、田管措施到位、防灾减灾及时有效,更关键的是国家“重农抓粮”的政策落实到位。
畜牧业作为青海省基础产业,提质转型的关键在全力打造全国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建设。
一年来,全省启动肉牛肉羊、草畜联动、牧繁农育等工程,统建18个大型养殖场,扶持建设畜禽规模养殖场289家,省级认定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01家,年实际提供商品畜96.8万头只,农区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使畜产品绝对增量创历史新高,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菜篮子工程,一头牵着百姓饭桌,一头牵着农业种植优化、农业增收。2014年,省政府印发《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2014年—2020年)》,努力提高蔬菜自给率和特色水产品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