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把
养羊规模搞到200只,就是担心行情突然变。”4月15日,夷陵区分乡镇天鹅池村一组村民陈虎问李红艳。未等李红艳开口,一旁的三组养羊户汤富翠笑着抢话:“你养羊,合作社的‘长链子’养你,有什么怕的?”
这根“长链子”,指的是李红艳一步步延伸开的“羊产业链”。
第一链:繁育种羊。成祥合作社有近700名社员,对种羊的要求高、需求大。种羊一般3年须换一次。如果在周边频繁串换,会产生近亲繁殖的弊端。若从外地引进,则有适应性的问题和疫情隐患。因此,李红艳筹资组建起宜昌老高荒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并成为成祥合作社的团体社员。公司接着建成了羊业的“第一车间”——占地50亩的种羊繁育基地,年可繁育种羊1200只,配备了6名饲养工人。李红艳说,物色后备种羊,要看“长相”“性情”,比“毛色”“骨架”,优中选优,确保提供给社员或卖出的种羊可靠。
第二链:技术服务。合作社面向社员的“五统一”服务体系中,技术支撑最关键。成祥合作社聘有2名兽医,出诊上门和电话接诊相结合。同时,出资聘请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团队当顾问,开展远程诊疗,不定期前来合作社开展技术讲座。此外,组建“羊咩咩服务社”,提供兽药、牧草籽、青贮料等。2014年,合作社应询、为羊诊治千余次。
第三链:商品羊交易。由于“抱团发展”,成祥合作社成了宜昌乃至省内外羊业信息的汇集处,谁要种公羊、种母羊,什么品种?谁要肉羊,谁要羊羔?均能及时收集进来、发布出去,进而促进交易。2014年,仅社员就出栏商品种羊、肉羊约1.5万只,帮助其他养羊户交易3万多只。这些羊远销安徽、河南、上海等地。
第四链:羊肉深加工。为了提高羊业增加值,李红艳引导老高荒公司进军“深加工”,对宰杀的羊只,除了售卖鲜羊肉外,还熏制羊腿、羊排等。李红艳还专门注册了“老高荒”商标,使这些产品有了自己的品牌。去年,深加工羊近4000只,仅此一项产值就过了千万。
第五链:进入市场终端。市场是最后的“车间”,李红艳作了这样的布局:鲜肉就近进入夷陵、宜昌的市场;熏制品则直营、委托代销、电商3条腿走路;同时,还开起了1家主题餐厅“名羊天下”。
从大山间、羊圈里,这条养羊产业链一直延伸向市场。每一链在传导市场信号、调节生产、抗风险的同时,增加了合作社与养羊户的收益。2014年,合作社产值达4720万元。这为合作社高于市场价2至3元收购社员的羊只,以及每年拿出70多万元扶持贫困户、奖励社员奠定了良好基础。
成祥的社员这一边,去年户均收入3.86万元。它带动的3000户,总收入则过了亿元。一条产业链,就这样托起了众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