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酒泉市畜牧兽医总站高度重视动物产地检疫工作,紧紧围绕一产增加值“开门红”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紧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认真研究分析,建立健全包抓工作机制,靶向施策精准服务,有效推进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工作全面开展。截止目前,全市除瓜州柳园镇、渊泉镇2个工业乡镇外,其他65个乡镇产地检疫开展率达到100%,申报检疫率100%。全市畜禽总饲养量1029.87万头(只),同比增长9.1%;出栏214.22万头(只),同比增长10.3%。畜牧业稳定增长有力支撑了一季度一产增加值增长7.46%,取得全省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建立包抓机制,督促落实任务。结合市委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和畜牧兽医重点工作目标任务,明确任务清单,对标对表、全员参与、共同发力,推动工作提质增效。市总站建立“县级领导包片、科室包县、专业技术人员进场入户”的工作机制,制定包抓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将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合理搭配组建7个包抓服务小组,全面负责包抓产地检疫工作;各县市区畜牧兽医中心细化工作任务,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县乡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养殖场户畜禽疫病防控主体责任,紧盯重点环节,集中力量,坚决克服机构、人员和经费问题,加快补齐工作短板,稳步推进检疫监督各项工作。
开展技术服务,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动物产地检疫实际问题,分类列出清单,逐一研究分析,细化整改措施,明确整改时限,逐个突破解决。采取“清单式服务”下沉乡镇村组和养殖场户、检疫申报点开展技术指导;指导建立“县乡村组场”五级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村组队长便于管理优势,对畜禽出栏看紧盯牢,做到凡出栏必检疫,凡检疫必见畜,凡检疫不漏检;吸收社会工作力量,鼓励动员村组防疫、兽医人员协助检疫,壮大检疫队伍,有效化解基层检疫人员人少事多难题;统筹协调配备检疫电脑、网络、交通工具等设备,完善检疫工作硬件条件,进一步夯实检疫出证基础。
创新组织形式,提高检疫效率。优化检疫申报方式,将检疫申报从纸质书面申报扩展为口头申报、微信申报、QQ申报、电话申报等多种方式;前移检疫关口,积极督促养殖场(户)及时报告养殖、补栏、免疫、诊疗、出栏等基础信息。优化程序,将检疫受理、健康临床检查、实验室监测、检疫出证等程序便民、快捷、高效化。实施清单化管理,将畜禽运输车辆备案、免疫、消毒、疫病、诊疗和养殖档案等基础信息系统建档。开展检疫技术培训,增强工作人员检疫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促进检疫工作再规范再提升;开展宣传活动,制定规范性制度和公示牌,悬挂宣传横幅标语,营造社会氛围,提高养殖户主动报检意识,保证申报检疫率100%、产地检疫乡镇开展率100%,切实提升检疫质量、检疫工作效率和散养户畜禽出栏检疫率。
开展专项督查,确保实现目标。为确保产地检疫全面开展、二季度畜禽出栏检疫印证资料完整准确,总站统筹安排组建由总站副站长带队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作督查小组,对各县市区的产地检疫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项督查。针对肃北县马鬃山镇、敦煌市阳关镇和金塔县部分乡镇产地检疫较低问题,发动村组干部采取有力措施,实现了畜禽检疫“零”突破;对产地检疫到场到点留存资料不全、健康临床症状检查不细、畜禽耳标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反馈了整改清单要求限期整改。督查组并就机构体制不顺、检疫人员缺少、工作经费不足、畜禽散养户产地检疫率较低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总结出了一些好的办法和管理模式,下一步将继续借鉴推广应用,全力推进全市动物产地检疫各项工作深入开展,持续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一产增加值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