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泥鳅、猪和茭白的生态循环养殖模式打造黄金组合
安徽省岳西县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茭白生产基地,虽然茭白销量不错,不过大量的茭白秸秆却不好处理,焚烧会污染环境。怎么才能把茭白秸秆利用起来呢?当地想了一个办法,办一个大型猪场,把秸秆变成猪饲料利用起来。没想到,这一个举
泥鳅养殖对底质的要求
泥鳅健康养殖产地应是生态环境良好,无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不受工业“三废”(废气、废水、废渣)及农业、城蚀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域环境。无大型植物碎屑和动物尸体;底质养殖呈自然结构,无异臭、异色。底质中有害有毒
台湾泥鳅胀气肠炎病的症状、病因和防治,渐入高温期需谨慎
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养殖周期短、病害少,近几年养殖规模不断扩大,但同时也出现种苗退化、病害等各种状况,严重制约了台湾泥鳅在大陆的发展。台湾泥鳅的规模化养殖中,预防远比治疗更重要。所谓规模化养殖,像目前华中、广东
北方须鳅【泥鳅品种】
俗名:狗鱼、泥勒勾子?产地及产期:国外分布于前苏联鄂毕河以东地区、朝鲜和日本北海道。国内广泛分布于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和乌伦古湖、内蒙东部、河北北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品种描述:鳅科,体细长,须较短。尾柄
泥鳅亲鳅的培育
选择泥鳅亲鱼后可将雌雄分开或混在一起培育。培育池应设专池,不能用竹笼或网箱代替。培育前可以用高锰酸钾每立方米水体20克药浸泡,以杀灭病原体,培育时每667㎡(即1亩)放养量不宜超过200千克。在亲鳅培育过程中,应加强施肥,
泥鳅养殖实用技术介绍
泥鳅营养丰富,俗称“水中人参”,这几年泥鳅养殖呈现越来越火爆的态势,加上“水泥池有土养殖泥鳅”、“防渗薄膜池无土养殖泥鳅”、“泥鳅与水生蔬菜瓜果同池共生”和“沼碴沼液养殖泥鳅”等技术的不断涌现,泥鳅养殖技
夏季高温泥鳅养殖技术要点
近期受高温影响,泥鳅死亡率明显增加,尤其是已养殖2-3年的泥鳅,每天都要死亡7、8斤。症状大多是:鳅体发白、发黄,与肝胆综合症很相似,但病鳅同时又带有很明显的烂鳃症状,打开鳃盖后会发现鳃丝内有少量污染物,而且还伴有出血症
泥鳅诱捕祖传三秘法
各地水田、池塘、水库广阔,泥鳅野生资源丰富,采用祖传秘法诱捕潜力很大,经济效益极为显著。1、迫聚诱捕即利用药物的刺激,造成泥鳅不能适应水体,强迫其逃窜到无药性的小范围集中受捕。药物可用茶枯(油茶籽榨油后的渣饼,先用
繁殖培育泥鳅快速致富
王胜明是蕲春县株林镇矿山村七组村民,51岁。拥有养殖水面20亩,从1985年开始从事水产养殖业以来,一直是养常规鱼类,先后养过鱼种、成鱼,经历过人放天养到精养的阶段,养殖效益虽说年年都有所增加,但幅度都不大,亩平纯利总在1000
泥鳅养殖产业拓展思路
泥鳅是我国淡水中特种水产鱼类之一,在规模化养殖商品泥鳅和苗种繁育的养殖户并不多。然而,目前国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前景十分广阔。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水产品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大。为了满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