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泥鳅
泥鳅属底层鱼类,常见于底泥较深的湖边、池塘、稻田、水沟等浅水水域。生活水温10-30℃,最适水温为25-27℃,故应属温水鱼类。池塘养鳅,一般选用水泥池或三合土池,池深70-100厘米,水深50-60厘米,池底铺15--20厘米厚的肥泥,池的面积可大可小,以2-3亩为好。池塘应排灌方便,进出水口均用铁丝网防逃。中国南方稻区广阔,利用稻田养鳅,既节约水面,又能获得粮食,经济效益显著,是高效农业良好的种养模式。
【泥鳅池塘养殖技术,还需要哪些要注意的】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水生生物,在市场上比较常见。由于富含营养且味道鲜美,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泥鳅养殖的范围不断扩大,前景看好。那么,泥鳅池塘养殖有哪些技术呢?接下来了解一下吧![ 详情 ]
【关于养殖泥鳅,技术与养殖方法】泥鳅是一种常见的淡水鱼类,在全国各地的淡水中都有它的分布。这种鱼体型较小,身体细长,喜欢栖息在静水底层淤泥中,以浮游生物、小型甲壳类等为食。人们也经常会养殖泥鳅,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养殖泥鳅一亩的收益情况。[ 详情 ]
【稻田养泥鳅技术,疾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泥鳅是一种属于鲤形目鳅科泥鳅属的鳅类动物。它具有细长、圆筒状的身体,头部小、口小、眼小,嘴角上有须,背部及两侧呈现灰黑色,全身有小黑斑点,并且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 详情 ]
食盐在泥鳅养殖上的妙用
据多年泥鳅养殖实践经验证明:食盐对某些疾病的防治效果非常不错。1、防治气泡病泥鳅养殖过程中,苗种投放阶段水体清瘦、早春时节温度升高、高温季节太阳辐射水体有机质含量过高,都会引起泥鳅气泡病的发生。这时的防治措
泥鳅养殖谨记六要点
近年来,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以及捕捞强度加大等原因,导致泥鳅的天然资源减少,因此,泥鳅的人工养殖已越来越为广大养殖户所看好。由于养殖泥鳅的水域一般较浅,且多为静水状态,所以养殖水质容易恶化,因此,在病害防治方面应注意科
沼渣养殖泥鳅四方面问题
1、鳅池建造养鳅池以50-100平方米、深0.7-1米为宜。池壁要陡,并夯实,最好用三合土或水泥建造,进出水口安装铁丝网防止泥鳅外逃和野杂鱼入侵。池底铺20-30厘米厚的沼渣和稀泥混合土,并设置有一部分斜坡的小土包,土包上可以
泥鳅孵化中水霉处理方法
泥鳅养殖群里的朋友发来几张照片,和大家分享他的水霉防治经验,现总结整理如下。该渔场总面积30余亩,主要以泥鳅养殖为主,苗种自繁,种苗来源于外省,采用人工催产受精繁殖。该渔场目前主要面临的问题是孵化过程中的水霉爆发。
“泥鳅四兄弟”鱼塘创业“造梦”
在别人挤破脑袋找工作时,养殖专业的毕业生“躺在寝室里就能接到入职通知书”,不过毕业于浙江海洋学院养殖专业的几名小伙子却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就业机会,选择自主创业--“泥鳅四兄弟”鱼塘“造梦”泥鳅常见,条重三四两的大
泥鳅养殖经验浅谈
一、引言泥鳅又被叫做黄鳅、鳅鱼,因为其鲜美的肉质,以及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同时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所以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被人们美称为“水中人参”,属于人们餐桌上常备的一道佳肴。泥鳅是特种水产养殖的一个重
泥鳅水花管理要点
推荐阅读:泥鳅水花苗质量鉴定五法泥鳅孵出后3天便称为水花,但就是水花养到寸片这段时间死亡率奇高。一些经验丰富的养殖户也最多达到35%,而经验不足者大多是全军覆没,孵出后3天大多数人选择的是投喂熟蛋黄和豆浆,这样水花
泥鳅苗种气泡病综合防治
泥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为广大消费者所喜爱,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泥鳅营养丰富,肉含蛋白质高达18.45%-20.7%,并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1995年至今,小泥鳅连续10多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年需求量为10万-15万吨,但市场只能
泥鳅常见的生物敌害
敌害种类有鸟、水蛇、凶猛鱼类、水蜈蚣、黄鳝、鳖、青蛙、水鼠、红娘华等。泥鳅养殖:泥鳅亲鳅的培育泥鳅亲鳅的选择防治方法在放养鳅种前彻底清塘;饲养管理期间,要及时清除生物敌害,特别是鳅苗、种池的管理要加强。对红娘
鳅种的培育
胚胎发育的温度与时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温28℃内呈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水温升高而时间减少。孵化率的高低与水温呈正相关关系,以同一批卵进行对比试验的结果是:水温15℃时为80%;20℃时为94%;25℃时为98%。泥鳅受精卵孵化